《台怀镇、壶口瀑布》

2013-09-10 14:30 来源:爱青岛

  台怀镇恢宏的寺庙群对大朝台来说犹如一部电影故事的完美结局.恢宏的寺庙群、精美绝伦的建筑、虔诚的善男信女在这高山佛国之中聆听梵音,让人心情格外宁静。看着虔诚的香客,转动经筒,磕着长头,于袅袅香雾中…….如此纯净的蓝天、白云、白塔、红墙、青瓦、绿树、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真是一处洗涤人心尘的绝佳场所.

  壶口瀑布---梦里寻你千百度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黄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吗?

  五台山,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教历史文化,璀璨夺目的佛教艺术遗产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人前来虔诚拜谒;这儿,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圣地,被人们誉为“东方佛都”。

  来五台山的,多是不为看风景,只为拜佛。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很早就名扬海内外,曾受到历代皇帝、达官贵人的拜谒,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比如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

  康熙皇帝,他曾多次前往拜谒,还留下了许多墨宝。尤其是康熙赐给五台山的两句话,“佛教圣地”和“清凉胜境”,可以说是对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价值的肯定。

  因为五台山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所以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自东汉时期修建大孚寺(今显通寺)后,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

  元清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于是,五台山自此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至今,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五台山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也奠立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显著地.

  作为佛教文化艺术主要精髓之一的五台山,它不但经历了佛教中国化的全过程,而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元素,这儿文物荟萃、珍品汇集,可谓我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这些佛教艺术,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余座,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从大唐之后,历经宋、辽、金、元、明、清,直到民国年间,这儿均留下了典型的建筑物。唐代的建筑庄严朴实,宋代的柔和绚丽,辽、金两朝的建筑则大胆减柱,到了元代则是粗犷自然,而明代,明代的建筑规矩谨严,清代的豪华精巧,民国时期的建筑却就变得细腻繁杂了。览观五台山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可谓是读了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除去佛寺建筑,五台山还有形制多样的佛塔。从北魏时期到新中国,历代所建佛塔,在五台山皆可找到实物。单从使用材料看,有砖塔、木塔、石塔、琉璃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

  从建筑形制看,又有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之分;从性质上看,可分为佛塔和墓塔,其中佛塔又可分为舍利塔、灵迹塔和一般供奉塔,而墓塔则分为高僧墓塔和一般性纪念塔。

  、

  在五台山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内,有一座造型秀丽的铜塔;塔院寺中的藏式塔,其身洁白,雄伟挺拔,是五台山的象征。

  塔多,寺多,各寺庙又有数量众多质量精美的壁画雕刻,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大大丰富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艺术。

  美轮美奂的佛教建筑,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前往五台山,进香拜佛。

  原来以为对于朝遍五台的人来说,黛螺顶应是小菜一碟,但没想到爬起来还真要命。约两百米高的黛螺顶,歇了多次。好不容易爬上顶点,尽收眼底的台怀镇风光扫去了所有的疲劳。

  塔院寺的白塔、菩萨顶的红墙、普寿寺的青瓦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透露出一股神秘的力量。从这个视角俯视,整个台怀镇恰似一个聚宝盆。这一派高山佛国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普寿寺是一座学修并重的尼众寺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比丘尼道场,其学院办学宗旨是“以佛学为主干,以佛制为根本,佛法与国法并融,僧制与法制一体”。

  塔院寺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了,这里几乎是所有游客的必到之地。大白塔高56.3米,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越近越能感受到它的气势。走入台怀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它。

  菩萨顶坐落在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庙,其依山就势的气势很像布达拉宫。

  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名菩萨顶,亦称文殊寺。

  原为青庙,初建于北魏,到了清朝顺治年间,经过扩大重修改为黄庙,由喇嘛主持。

  整个菩萨顶参照皇宫模式营造,瓦为三彩琉璃瓦,砖为青色细磨砖,非常豪华,为五台山诸寺之首。

  塔院寺内香火旺盛。寺内有寺爷庙,香雾缭绕。庙前有一戏台,正在唱戏.

  在这高山佛国之中聆听梵音,让人心情格外宁静。

  看着虔诚的香客,转动经筒,磕着长头,于袅袅香雾中.

  如此纯净的蓝天、白云、白塔、红墙、青瓦、绿树、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真是一处洗涤人心尘的绝佳场所.

  这激昂的词曲曾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黄河充满了向往.后来,我不知多少次到过黄河、路过黄河,看到过盛水期、枯水期,每每坐火车、坐汽车过黄河,我一定要往桥下张望.然而,总也找不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场景,甚至多数时间看到的黄河水的颜色也和长江水差不多,只有那年坐火车到西藏在陕西境内远观滚滚黄(泥浆)河水,我才有些许感觉.

  近几年,看到过一些照片:壶口冰瀑\壶口瀑布.我知道这儿有一个壮观的黄色瀑布.我带着对以往看瀑布的经验来到了黄河壶口.然而走进壶口瀑布

  我看到: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十数里外。这就是“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如果把壶口瀑布喻为黄河的心脏,那么这涛声便是它的心音。

  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极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几十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水雾,即“水底冒烟”一景.而我们去得正是时候。

  据说,壶口瀑布是一个移动的瀑布。据记载,约在公元前770年,壶口紧连着孟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到813年记载:壶口距孟门1000步(合1660米),而现在的壶口却在孟门上游的3000米处,时隔2700多年,石槽向上推移了3000多米,壶口在瀑布的冲刷与侵下,每年大约以70厘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

  而壶口瀑布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在这砂石河床上冲开了一条深约60米,宽约30~40米的龙槽.

越走进壶口,轰隆隆的水声越发振聋发聩。400米宽的河面,突然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50米的一柱,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径直地砸向几十米深的石槽中;
据说壶口瀑布宽度最大时可达干余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人深潭,声似雷鸣,数公里外都可以听到;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其声、其势、其景,真是动人心魄。

  也许是水位高的原因,原本有一个可以下到下面更近距离感受瀑布,拍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龙(观瀑洞)洞没有开放.我试着到洞口方向想拍一下黄河水在此向下倾泻的悬瀑飞流场面,然而滚滚黄雾扑天盖脸的升腾、落下,我的镜头立马被盖住了,从景区出来相机上披了一层黄粉.

  在这里,我真真的体会到”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黄色的浑浊的河水,穿越了高山、流经峡谷,迂回多少道沟沟弯弯,流经陕晋峡谷,来到这里,来到壶口,汹涌奔腾的咆哮着,仿佛瞬间可以吞噬一切生灵。我默默的凝望着倾听着。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经壶口,咆哮而过的湍流之势可吞山河,至下游却温柔地滋滋哺育着万亩良田,这就是母亲河至于炎黄子孙如同身边的母亲至于我们。
再见了!壮美、忧伤的壶口,古老的河道。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