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乌云压城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抗日武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青岛沦陷一个月后,共产党人袁超在即墨袁家屯及附近村庄拉起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建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七大队。
袁超,原名袁淑耀,又名袁淑尧。1919年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县袁家屯村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年仅15岁的袁超在共产党人徐达三的引领下加入中国共青团,随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释放政治犯,被关押在监狱里的袁超获释出狱,回到家乡即墨袁家屯,组织抗日。
位于即墨市普东中心社区袁家屯村的袁超故居,已经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这里也是即墨第一个村级党支部——中共袁家屯党支部的旧址。
70多年前,袁超不避艰难危险,联络故旧亲友和有志之士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联络发动时期,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党的工作者来到这里,吃饭、住宿等经济开支都由袁超家来负担。在袁超一家人的带动下,袁家屯村成了一个革命根据地。
要组建革命武装,首先要解决武器问题。武器的来源,只有到群众中去收集。袁超先从本村村民开始,晓以抗日大义,并扩展到别的村庄。
日本鬼子侵略咱中国,袁超就起来拉队伍。先在自己村里,有枪的他就去做工作,这个户人愿意出去就自己带着枪,人不出去就把枪交出来别人使。在村里发动好了,这样就把枪、人都组织好了,在自己村里就组织了30多人,然后拉着队伍去邻村发动。
在父老乡亲的支持下,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袁超就收集了260多条枪支,组织了300多人的武装力量, 1938年2月,中共胶东特委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部正式为袁超的队伍颁布了番号,名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并委任袁超为大队长兼政委。4月5号,七大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包围了“扫荡”即墨赵家岭的日军,激战数小时,毙敌数名。
这个村在那个时候有30多户跟着当八路的,没有干乡保安队当二鬼子的,所以这个村就得名:“八路窝”。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个村一共牺牲了15人,15名烈士。(青岛广播记者袁丹)
· | 即墨“毛子埠惨案” 日军烧杀达7个小时 2015-07-23 |
· | 青岛记忆·英雄谱:崂山抗日游击队 2015-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