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即,你能安心复习吗?你会感到烦躁不安吗?你吃得香、睡得着吗?
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试,考前压力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狂躁等情绪,可能会影响考试发挥,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在爱青岛阳光中考互动专区里,有很多考生家长留言提问,分享自己的“小心情”,记者特别采访到初中心理老师,为家长和考生解答疑惑,帮助考生释放心理压力。
中考的烦恼
初三考生康同学留言说:“有时考试没有考好,我已经够懊恼的了,爸爸妈妈还总拿成绩说事儿,说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担心自己是否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等等,真是越说越烦。”
解读:
青岛三十九中心理老师穆诺认为,中考前,成绩有升有降是正常的。爸爸妈妈的高期待确实给考生带来了压力和烦躁。
支招:
其实中考这段时间,家长和考生一样都比较敏感。
作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沟通的能力,这时候,可以主动帮父母减压,除了主动汇报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和名次之外,考试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复习时各种内心体验,都可以跟家长说。
家长真正放松了,唠叨也就少了,这种紧张有序的家庭备考氛围才更为有利。
当青春期遇到考前焦虑
家长张先生咨询:“以前孩子学习很认真,作业都按时完成。可是越是临近中考了,反而开始不做作业,家长问一句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孩子就会火冒三丈,说是我考试还是你们考试,真不知道一向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这么暴躁。”
解读:
青岛六十五中心理老师陈凌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且比较常见。学生用暴躁的情绪表达内心的反感,跟青春期阶段的逆反心理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自己表现的不满意,用暴躁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支招:
针对这样的学生,应采取安抚的方式,不是指责哪里做得不好,而是从哪里做得好开始聊一聊,多给予正面的肯定。
将不良思维转化为积极思维
初三考生吴同学说:“平时复习的都很好,不知道为什么,一到模拟、期末考试前,我就非常担心是不是还有自己没有见过的题型、没记住的公式,非常担心会不会考砸。”
解读:
青岛三十九中心理老师穆诺认为,面临中考这样的高压力事件,紧张、焦虑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心静如水。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利于人的智力水平的发挥。
支招:
首先,学习把不良思维转化为积极思维。
比如:“要学的太多了,时间不够了”转化为“时间永远都不够,没有人觉得够”, “不会的题目好多啊”转化为“幸亏是中考前发现了不会做的”。
要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拥有的那一面,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
其次,要适度降低动机水平。高期待带来高失落,要有接受不理想结果的心理准备,务实求真,不要把学习过分功利化,就可以轻松上阵。
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孙女士说:“孩子一直都在重点班,学习成绩不错。上次一模成绩下降了几名,我们做家长的为了不给孩子压力,也没怎么说她,只是简单安慰了几句。可没想到孩子二模成绩继续下滑。我们和孩子聊起来最近的学习状态,她自己也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学不下去。”
解读:
青岛三十九中心理老师穆诺回答,中考前的复习过程通常是比较重复性的,容易引发学生浮躁和烦躁的情绪。有时候压力过大也容易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
支招:
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的方法、能力、习惯、信心等等,需要综合分析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
家长可以与孩子的学科老师联系,帮助孩子反思问题,提升学习的方向性和时效性。
实际上中考前的所有考试,与中考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家长要少关注成绩,多引领孩子从卷面中寻找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才是对中考最有利的。
不妨定一个“小目标”
家长杨女士在网上发帖求助称,女儿平时成绩还不错,正常发挥可以考上目标高中。可是上个月因为在课上政治老师要她站起来背诵的时候没有背诵出来,她的政治老师狠狠地责骂了她,讽刺她这样复习态度怎么可能考的上。打那以后,女儿就经常回家哭,担心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会考不上目标高中了,还害怕考不上会给爸妈丢脸,整个人变得极度没有自信。
解读:
青岛六十五中心理老师陈凌说,这种情况确实容易出现,一件小事触发孩子的情绪,把长久以来积压的情绪释放出来,让孩子无法招架。
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也可能来源于父母的期望,也可能是老师的施压。
在这个阶段情绪爆发的往往是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上,自尊心强的孩子。
支招:
调整心态,释放压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建议可以确立小目标,制定可以完成的周计划,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复习。并且每周一小结,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而不是漫无目的,空想“考不好怎么办啊?能不能考上目标学校啊?”这些问题。
家长此时,应顾忌孩子的感受,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用的嘱咐,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压力。
可以通过运动和户外活动,缓解压力。
这样做让你考试更轻松
第一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中考前,考生既不能松懈,也不要打疲劳战。
既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也要适当放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考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成绩的稳定,模拟考试成绩较好时不能沾沾自喜。如果模拟考试成绩不如平时好,就需要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原因。
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应保持平和的心境,既要保证中等难度的题能做对,同时还要突破难题。
学习成绩较差的考生,应在这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掌握基本原理、方法,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最重要的是保证答题的准确率,要能保证会的题都做对。
第二步:家长做好坚实后盾
家有中考生,家长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包容,多理解。在孩子需要时出现,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给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花样丰富,营养搭配,而不油腻。
全家都保证正常的作息规律。周末拿出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全家一起进行户外运动,放松身心,增加交流。
第三步:坚持体育锻炼
考生在这段时间,学习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会因此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安排好时间,坚持体育锻炼,这样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在复习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记者:李源心 实习记者:牛春力
【文字版权归爱青岛,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