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孙寿先,1935年出生,党员,平度市大泽山镇卫生院主治医师。
事迹概述
在平度市大泽山镇医院有这样一位老中医,花白的头发,白皙的皮肤,架着一副老花镜,但是目光矍铄,精神抖擞……1990年退休后,医院继续返聘他,转眼27年,门诊一线总是有他的身影。他,就是82岁的老中医孙寿先。“我干中医已经六十多年了,虽然退休了,但只要我还能治病、治好病,就要坚持为父老乡亲服务。”孙寿先老先生说道。
事迹正文
孙寿先老先生17岁开始学医,虚心请教过很多中西医老先生,年轻时主要在村庄行医,主治妇科及不孕不育。1961年,村庄的诊所划归镇上的医院,孙老先生跟着到了大泽山医院工作,行医问诊一干就是65年。
到了孙老退休的年纪,医院珍惜人才,再三挽留,希望孙老先生回到岗位上继续治病救人,想想病患恳求的眼神,孙老决定接受返聘,继续当门诊医生。粗略统计,退休后的孙老27年来,每月诊治400多人次,一年门诊诊疗超过5000人次,共诊治超过13.5万人次。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经他调理后怀上孩子的不孕不育患者病例就多达600余例,其中一半以上还怀有二胎。“早些年刚结婚,一直要不上孩子,家里条件不错,就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医问药,花了十几万也无果,后来亲戚说家门口有个‘神医’你们不去拜访,偏偏舍近求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找了孙大夫。结果不出所料,前后吃了3服中药,共花了100多块钱就顺利怀上了宝宝,一点药都没多吃,一点罪都没遭!孙大夫仁心仁术真是实至名归啊!”邻村王女士如是说。
行医多年,孙寿先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病人来看病时,他总是先仔细询问病情,望、闻、问、切,量血压,做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等,然后才针对具体症状对症下药。因为不会电脑,多年来他坚持手写处方和门诊志,时至今日,他还留着几十年前的老处方。孙寿先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做到药到病除,不能让患者花冤枉钱,遭冤枉罪。
孙寿先老医生每个工作日上午都会去医院坐诊,从自己家出发,骑着小型摩托车到镇上的医院,他坚持按时上下班,很少请假。2016年孙寿先81岁生日这天,他依然雷打不动地去医院坐诊,家人拗不过他,只好全家老小到医院给他过生日。孙寿先在外地的孙女打电话回家要给爷爷贺寿,奶奶接了电话,“气呼呼”地说:“你爷爷那个老寿星还没下班呢,我们一会要去医院给他过生日!真是敬业到家了。”话虽这样说,家人却一直很支持孙老的工作,只是担心老人家年纪大了,怕身体吃不消。
不仅在医院,孙寿先家中经常有人去看病,大年初一也有人拜访,因此孙老家中常备着处方单子。孙老说:“老百姓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只要能把病治好,能少花钱就少花钱,能少吃药就少吃药。”孙老作为老中医,擅长内科,同时对腰腿疼痛方面比较有临床经验,给很多腰间盘突出患者缓解了病痛。
曾经临县城有一名患者,慕名来到孙寿先老医生家看病,经过几次就诊,身体逐渐好转,当最后一次就诊孙老先生给他开了处方之后,患者为表示感谢偷偷将400元钱放到了枕头底下就离开了,等老先生发现后,已经找不到那位患者了。这成了孙老先生的一块“心病”,大约五六年之后,该位患者的一位亲戚也遇到了疑难杂症,赶来让老先生诊治,诊治渐好,这位患者说起来自己是几年前来这里诊治的那位患者的亲属,也想给老先生红包,感谢老中医。孙老得知后,不仅没有收红包,反而从自己口袋的拿出400元钱,让患者还给当年的那位亲戚,孙老先生说:“治病救人,是我当医生的责任和义务,我不是为了挣钱,你们能够健康就是对我最大的回馈了。”
在莱州工作的沙某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两三个年头了,在别的医院做了胃镜,治疗了很久,花了几万元都不见好。后来她的丈夫听朋友说大泽山有个“神医”孙寿先,患有肠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患者都去他那治疗,不用任何化验和仪器,稍微吃点中成药十元八块就治好了。于是,丈夫怀揣着希望带着妻子来到大泽山医院,经孙寿先检查过后,开了几副的中药让沙某回家调理。一个疗程过后,沙某感觉病状好了许多,于是又回来找孙寿先复查。三四个月的时间,从莱州到大泽山来回跑了四趟,吃了十五副中药,花了四百多块钱,就把困扰了沙某多年的疑难杂症给基本治愈了。后来沙某又把患有妇科疾病的女儿带来问诊,孙寿先只给开了五副中药,女孩就基本无碍了。为表达感激之情,沙某和丈夫特地为孙寿先制作了一面锦旗专程送到医院,孙寿先不好意思地笑称“都是本职工作,不足挂齿,不必这么轰动的”,继而他询问两人制作锦旗花费了多少钱,想要给他们报销,在场所人有都被这个老中医的“实在”逗笑了。
“您都82高龄了,不愁吃、不愁穿,何必还坚持工作?”家里人不止一次劝老人休息,孙寿先却总是笑着回答:“只要身体允许,还能给乡亲们看病诊治,我就要坚持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等哪天身体走不动了再说。”
如今,这位耄耋老人还奋斗在治病第一线,用他的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人民。此外,他还每天坚持看报、学习。时至今日,老先生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处方单,还有一本几乎翻散架的中医药书籍。老人说“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虽然我从医多年,但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学无止境,应该不断学习,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对症下药,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