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传统的海的“生日”,每年这一天海阳沿海渔民放鞭炮、扭秧歌,开展祭海活动,祈求龙王爷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本期《行走中的风景》我们一起跟随摄影师“水生”的镜头,走进2017海阳虎头湾,重温最原汁原味的祭海盛典!【小福利!文末送上2018海阳祭海全攻略】
【祭海小贴士】
祭海节是一个因自然崇拜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了这样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
每年祭海节,渔民进行修船、添置渔具等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开始蓄帆向海,准备打渔了。在海阳,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沿海渔民开展祭海活动,祈盼一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龙王庙祭海庆典】
琵琶岛地处胶东半岛南海滨,位于海阳市留格庄镇桃源村琵琶岛区域,东临大乳山旅游度假区,西接海阳旅游度假区,距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均为1小时车程。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宗教信仰,渔民每泛出海之前,先要在船上祭祀神祗,烧化疏牒,俗称“行文书”。
然后由长者将杯中酒与盘中肉抛入大海,称“酬游魂”,以求出海打鱼时平安无事。
沿海一带更流传着一种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渔村,村民世代以打渔为生。有一年正月十三,渔民出海时不幸遇到巨大风浪袭击,危急中似乎有一些幻化现象指引着他们,使他们历经风险最终却幸免于难。
渔民认为是海龙王庇佑了他们,便立下誓言: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来海上祭拜海龙王,子子孙孙永不食言。回家后请人为海龙王修建宇庙,以答谢海龙王的救命之恩。
琵琶岛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而受到众多影视剧和游客的追捧。
华美的布景,宏大的场面,500余人的参演队伍,热情洋溢的观众,真实再现500年前胶东祭海的神圣场景。
【虎头湾秧歌群舞】
俗话说“没有秧歌不叫年”,海阳人的春节祭海假如少了大秧歌的锣鼓敲将,似乎就少了许多年味儿。
一部热播剧《大秧歌》,让人们了解了海神,记住了海猫,知道了海阳虎头湾,更记住了热情洋溢的海阳秧歌。
正月十三虎头湾祭海仪式,渔民们载歌载舞,跳起秧歌,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属于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间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海阳市一带。
海阳秧歌据《海阳县志》记载有560年的历史,它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
海阳秧歌队阵容强大,组合多样,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
海阳秧歌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流派风格。即"大架子秧歌"与"小架子秧歌"。
"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阳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主要流传在海阳东部和南部地区,以颜明玉、王发为优秀代表。
"小架子秧歌"流传为海阳西北部地区,除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舞蹈动作不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
身临其境,让人不禁热血沸腾,仿佛时空穿越,重返盛唐!
【祭海小攻略】
祭海节时间:正月十三(2月28日)
祭海节地点:留格庄镇张家庄村
周边旅游景区: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海阳万米沙滩、云顶自然风景旅游区
必吃小吃:白玉黄瓜、胶东大喜饼
出行线路:
海阳地处烟台、威海、青岛三大城市的节点,交通便利,境内公路、铁路交错纵横。全程约128.9公里
自驾:
1、青岛方向:市各区/流亭机场——青银高速——青威高速——到达海阳;
2、青岛第二路线:(崂山)滨海大道——跨海大桥——海滨西路-到达海阳;
高铁城际:
青岛北站出发:C6559、C6593、C6563、C6571
本期《行走中的风景》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用镜头讲述年味故事,正月十三海阳祭海,你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