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杜安平 敬业奉献

2018-05-09 16:59 来源:爱青岛

  人物简介:

  杜安平,男,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护士长。

  事迹概述:

  杜安平在精神科护理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1年,他每日艰辛忙碌,默默无闻,从未喊过苦累,不但在日常工作中尽心尽力照护那些患有不同心理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也多次成功救助多名被家属遗弃的重型精神病患者,充分展现了医务人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品格和“廉洁行医、平等仁爱、真诚重义”的职业风范。先后荣获2015年青岛市李桂美护理突出贡献提名奖、2016年青岛市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2017年青岛市首届十佳男护士等荣誉。

  事迹正文:

  在精神科护理这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群体里,杜安平始终认为: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角色,哪怕再简单的角色,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就是不简单。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看来挨打又挨骂、流汗又流泪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了21年。

  捡回遭家人遗弃的“疯子”

  2013年,在下乡走访活动中,杜安平听一名村干部说,他们村有个“疯子”被关在屋子里快10年了,从未让其出门,怕他出来伤害村民。村民都远离他,怕他,家人除了每天给他送两餐饭后,就不再管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杜安平见到了他们所说的“疯子”。通过了解家庭情况,看到他们一贫如洗,也知道李先生从未接受正规的住院治疗,家人不了解贫困精神残疾人的治疗救助政策,只好把他关起来。杜安平耐心地向其家人及部分村民讲解了国家的好政策,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可以申请免费入住精神残疾人托养机构,接受正规的治疗。

  当天杜安平就将李先生接回托养中心,为他理发、洗澡、剪指甲,换上为他新买的衣服。焕然一新的李先生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惶恐地看着在他眼前忙碌的穿着洁白服装的人来来往往。杜安平端来热腾腾的水饺,他的笑容传达出善意,他的爱心传递出安全与温暖,“疯子”也能感受到善意。杜安平喂他吃饺子,他吃着吃着,竟然掉下了眼泪。

  杜安平和医生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护理计划,开始为他进行系统的治疗及护理。随着治疗进程,他学会了叠被、整理自己的床单,和医护人员的语言交流也多了起来。半年后他家人来看望他,见到体重增加了近30斤的李先生,简直不敢相认,他的父亲当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被病人抓打依然爱他们

  杜安平并不是一开始就热爱这项工作,反倒因为屡遭重症精神病患者抓打谩骂而犹豫过。但因为是毕业分配来的,领导又安排了这项工作给他,他暂且忍耐了下来。但随着工作时间久了,他发现这些人虽然患有重性精神病,但他们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沟通,相处久了,杜安平发现他们不但完全能理解你的善意,而且是非常真诚的,他们不掩饰自己,喜欢就是喜欢,不高兴就会不理睬你,无论你怎么对他就是不理,直到他自己觉得可以理睬你。而且他们因为患有这样的疾病而产生出来的深切的忏悔常常能感染杜安平和同事们的心,杜安平说,“他们的忏悔和内疚使我们的心灵也像被洗礼了一般。”

  坚定信念、任劳任怨,在精神残疾人护理这个岗位上显得尤为重要,不光要有颗博爱的心,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记得一天清晨6点左右,杜安平在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位残疾人睡姿异常,经初步检查发现病人已无意识,脉搏明显异常,呼吸微弱,他迅速组织抢救,胸外心脏按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情况非常危险。在配合医生抢救的过程中,病人突然叫了一声“护士”,此时时间已过去一个多小时,因发现及时,成功的抢救了该精神残疾人的生命,事后,其家属万分感激,说他是活菩萨。

  入住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多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为肇事肇祸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部分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家属将病人送到中心后,极少探视,有的甚至几个月才来探视一次。杜安平带领着护理团队为患者承担起了做护士和亲人的双重责任,每年为患者理发约1000余人次,代为购物300余次,同时为患者做好洗头、洗澡、换洗衣服、喂水喂饭、打针吃药、心理疏导等服务,提高了精神残疾人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2013年7月的一天上午,一位托养精神残疾人家属来探视,病人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神情自然地向家属走去,并高兴的给家属讲述托养中心的愉快生活,家属感动地对杜安平说:“你们把他照顾的这么好,真是太不容易了。”杜安平告诉她:“我们从事这份工作,就必须把每一位精神残疾人照顾好,这是我们的职责”。

  让每位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家”与关照

  多年来,杜安平把病人当亲人,把他们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来做,无论贫穷富有,一视同仁,一门心思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将细节做好,在为病人打针、发药、喂饭、洗头剪指甲的苦与累中,充分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体现着自身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对医疗和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需要有家一样的就医环境。作为每天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的护理人员,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止,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针对现状,杜安平带领全科人员从细节做起,将优质护理作为护士的职责和本分,以病人满意作为工作标准,不断提升护理内涵质量,为托养精神残疾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又能治病的“家”。

  2010年杜安平投入到筹备建立胶州市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工作中。规划托养中心的布局,完善托养设施,制定托养中心规章制度及工作细则,培训工作人员等,为托养中心早日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托养中心运行过程中,杜安平组织进一步健全了各项制度以及服务流程,把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服务细节及流程推广到青岛市下属各残疾人托养机构。为使托养中心工作有自己的特色,杜安平在认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外,还自学理发、美工。在托养中心建立理发室,免费为精神残疾人理发;把中心装饰成家庭化布局,让托养精神残疾人员感受到家的温馨。

  身为护士长,在临床工作中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团结同志,处处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人格魅力鞭策大家,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全科上下团结、求精、务实、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得到了病人和家属以及同事的好评。近年来因工作突出,他多次荣获“胶州市优秀工作者”、“胶州市群众满意护士”等荣誉。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