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爱清,女,汉族,生于1965年3月,青岛人,中共党员,市南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管理科工作人员。
事迹概述:
周爱清作为一名环卫工作人员,始终以“事无大小皆关系大局”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求上进、求特色、求创新、争一流,创新提出“一厕一策划、一厕一文化、一厕一景观、一厕多功能”的公厕建设理念,创建“净善境美”服务品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市南区新增及升级改造公厕已达140余座,在全市率先达到了每平方公里近5座公厕的标准,形成了10分钟公厕服务圈,厕位男女比普遍达到1:2,部分重点景区公厕厕位男女比达到1:2.5,在旅游旺季能够满足日客流量10万人次的如厕需求。周爱清先后被授予2017年山东省建设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青岛市“三八”红旗手、2018年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事迹正文:
工作细致群众满意
周爱清从事环卫工作已有36年,她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将所有激情和热情都倾注到环卫事业上。她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沉在一线突破难点,干在一线推动落实,确保各项环卫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近年来,周爱清和同事们通过对全区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垃圾产生量进行跟踪监测、地毯式排查、联合执法等手段,使全区餐厨废弃物收运工作提“质”增“量”,全区餐厨垃圾收运签约率达到95%,每日餐厨废弃物收运量占全市收运总量近1/3。湖北路31号部分中小饭店和宾馆为节省成本,逃避餐厨垃圾有偿清运的责任,故意将经营产生的垃圾混倒在居民生活垃圾内,造成了居民生活垃圾桶经常爆满冒溢、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经常遭到周边居民投诉。为此,周爱清和同事们耐心细致、有理有据的向商户做工作,利用周末时间对这些区域的餐饮商户逐一进行摸排,逐户宣传指导餐厨垃圾分类方式方法,签订垃圾收运协议,制定清运方案,落实清运时间等后续工作。经过综合整治,湖北路31号垃圾混倒现象大大减少,周爱清为民解忧的行为也得到了周边居民的大力“点赞”。
顶住压力攻坚克难
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区,几乎每一座公厕改建或新建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完成的。贵州路与西陵峡三路周边因长期缺少公共厕所,导致周边便溺现象严重,这成为居民心中的一块“大心事”。街道办事处为此找到了周爱清,表示贵州路旁的绿地适合修建公厕而且周边居民支持公厕建设。为保证公厕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周爱清前期多次进行现场踏勘,协调多方提前做好周边苗木移栽、下水管道铺设等工作,并张贴建设方案。但施工刚开始就有个别居民投诉,反对建设公厕,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周爱清牵头组织街道城区发展办、社区居委会召开议事会,现场又详细说明公厕建设方案,以及建成后的效果,并对个别居民提出的异味、朝向、风向、离居民楼距离等问题逐一耐心、细致解答,详细说明该位置原有绿地内因缺少公厕大小便随处可见,且部分苗木老化,本次公厕建设将一并对绿地进行整体提升,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周边环境。虽然征得部分居民的理解,但是仍有个别居民表示强烈反对,并对公厕建设项目进行投诉达一百余起,直言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挠建设,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夜间掀翻工地围挡,破坏地基地梁,导致工期延缓。针对这种情况,周爱清一直密切关注,为确保工程如期交付,每天结束日常工作后,都赶到现场维持施工秩序至凌晨,发现有人破坏的情况,及时召集各部门开会商讨解决方案,就这样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声,披星戴月近三个月,公厕终于建成并投使用,此后再无一例投诉。
在周爱清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市南区新增及升级改造公厕已达140余座,在全市率先达到了每平方公里近5座公厕的标准。
善于钻研追求卓越
小公厕关系着大民生,为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厕所革命”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周爱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完善和创新城区多功能集成公厕建设当中。身为高级工程师和公厕项目负责人的她被大家戏称为“厕所女神”,足见其对厕所工作的用心用力。作为女性城市管理者,她的那份细腻、周全充分体现在厕所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多次调研中以专业和女性特有的眼光,她发现,男性的平均如厕时间为48秒,而女性的平均如厕时间是男性的两倍。显然,女厕前多见排队与女性生理特性有关。周爱清与同事们反复研究探讨解决方案,确定了对新建和改建公厕进行男女蹲位为1:2的调整,部分重点景区公厕男女蹲位按照1:2.5设置,景区女游客如厕排队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作为一名基层城市管理工作者,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周爱清经常这样教导科室里的年轻人。36年如一日,周爱清全身心投入到环卫管理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深度保洁示范路,一座座设施完备、独具风格的多功能集成公厕,都体现出她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真抓实干、追求卓越的扎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