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专职网格员,走街串巷为居民服务是她的工作常态;她是沙子口的女儿,给父老乡亲搭手帮忙对她来说是种习惯;她是“治疗”空巢综合症的“医生”,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活让老人脸上常带微笑……为了让老人们不再孤单,沙子口街道的专职网格员唐英时常巡查工作,深入群众家中,聊天、整理卫生、上门服务,填补空巢老人心灵的孤独。
从一无所知到有问必答,唐英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名优秀网格员的蜕变;从最初的见面不认识到现在的没了她不行,她成为社区居民信任的“管家格格”;从陌生到熟悉,从遇事犯难到应对自如,从工作需要到志愿服务,她用炽热的爱心为空巢老人带来光芒,照亮孤独的心房,驱散阴霾,给他们生活的希望。
常常去帮助,总是送安慰。自打干了网格员这个工作之后,唐英就从没安安稳稳休息过,空巢老人的一举一动都让她有所挂念。沙子口街道大河东社区是一个有着将近两千多人的农村社区,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空巢老人的问题比较凸显,社区事务繁杂。这里背靠崂山风景区,风光旖旎草木丛生。由于山路崎岖,不少空巢老人生活在山上,腿脚不方便,出门办事还要走不少山路,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同时也给唐英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刚开始探望空巢老人是出于入户调查的工作需要,“刚接手工作的那几天,每天微信运动步数过两万,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很不适应。但干得久了,跑得多了,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唐英从容地说。
这天正值入伏,一大早,唐英就叫上她的同伴宋春娣,就在弯弯绕绕的胡同巷口里穿梭。她们此行是准备去看望王玉珍老人。
王玉珍老人今年已有88岁的高龄,有三个儿子皆未成家,目前与二儿子和小儿子一起生活。但因二儿子常年出海捕鱼,小儿子是村中的泥瓦匠,经常为居民修葺房屋不在家,老人年岁这么大,生活难免有些许不便。唐英恰巧是王玉珍老人所在网格的网格员,她看在眼里,觉得有必要经常去看望老人,所以几乎每天唐英都会赶到老人家,找老人拉家常,并帮老人做饭和打扫卫生。此后只要有人到老人家中做客,老人几乎逢人就夸奖这位网格员,称她办事细心贴心,“儿子不在家的时候,多亏闺女不嫌弃我这老婆子,陪我解闷,真好!”老人说着眼眶中便泛起泪花。
“其实,老人的需要很简单就是陪伴。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我们都是做子女的,将来也会慢慢变老,这种孤独感我也能感同身受,所以时时探望这些空巢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看到老人会心的笑容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善良的唐英笑着说。
服务成常态,“治病”更暖心。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成为一个群体,“空巢综合征”也成为他们身上的常见心理疾病。于是,“治病”成为唐英的一份工作,正是认为这是一个既容易被忽视又及其需要被关注送关怀的群体,唐英对待工作就越发不能懈怠。她经常去探望的另外一位独居老人,名叫王秀香,今年也78岁高龄了。无儿无女,自老伴过世后,一直自己一个人生活。唐英为此也经常上门探望,给老人做家务,陪老人拉拉家常。每逢年过节,唐英就带着自己未成年的孩子还有家人去看望老人,孩子时时给老人唱儿歌,背古诗,为老人带来家的温暖,也为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关爱他人的种子。唐英说:“其实老人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一个说话的人,越到节庆的时候就会越发孤独,陪老人说说话、解解闷,我觉得挺好。”王秀香老人对唐英也是感激不尽,甚至想认她作干女儿。现在唐英的大女儿也开始慢慢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关心和照顾空巢老人们,爱的种子慢慢在发芽,这对唐英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志愿服务当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用赤诚和热忱为空巢老人“填空”。当自己的点点爱心换来空巢老人们的幸福,当自己的努力坚持成为居民夸赞的榜样,唐英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事显真情,平凡亦珍贵。作为大河东社区的网格员,像王玉珍、王秀香老人这样的空巢老人也不在少数,且不乏有家庭比较困难的老人。有时,看望老人要走崎岖山路,不管是阴天下雨还是道阻且长,唐英从未喊过累、叫过苦。不抱怨,不后悔,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今年中秋佳节,为了让大河东社区的空巢老人团圆过中秋,弥补月圆人未圆的缺憾,唐英与同是网格员的宋春娣组织社区的妇女陪伴空巢老人制作月饼,并为他们准备了欢乐的舞蹈和逗乐的小品。弥漫着甜香的月饼,志愿者们的欢声笑语、填补老人们平日的孤单。唐英说:这些事是些不起眼的小事,都是自己应该做的,空巢老人感到幸福,她们的工作就完成了。就是这些在唐英眼里“不起眼”的小事让空巢老人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和切实的幸福感。
做好事容易,但持之以恒地做一件好事并非容易之事,而善良热情的唐英做到了,正是这些细碎平凡的小事让我们看到了闪耀在她身上的人性光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正是有了一个个像唐英这样甘于奉献、乐于“填空”、热情助人的网格志愿者,才能传递爱心、汇聚暖流,凝聚起社会正能量,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