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朱恩慧,女,生于1980年1月,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崔家夼村村民。
事迹概述:
在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崔家夼村,有这样一位好弟媳名叫朱恩慧,10多年来,凭着一副瘦弱的身板儿,她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妹一样,无微不至的照料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兄长,得到了邻里乡亲的由衷夸赞,被街坊四邻们传为美谈。
事迹正文:
患难见真情,一人挑起全家重担
2003年,东北媳妇朱恩慧跟随丈夫傅德欣嫁到了崔家夼村。婚后夫妻俩的日子过得不算宽裕,村头三间简陋的平房就是他们的家。走进她的家中,一张挂在墙壁正中的结婚照格外显眼,照片中夫妻俩灿烂的笑容中,透露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然而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经济收入的微薄,时常压得夫妻两人透不过气来,不过好在朱恩慧是个乐观的人,最难的日子她也陪着丈夫一起挺过来了。
谈起这些年独自一人照顾智障哥哥和这个家的艰辛,朱恩慧的笑容虽略显疲惫却透着淳朴和善良。婚前她就知道,丈夫傅德欣有个智力有障碍的哥哥傅忠友,病是先天性的,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智商水平相当于一岁半的幼儿,生活无法自理,相当于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虽然丈夫还有六个姐姐,可那个年代的兄弟姐们之间,年龄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早已出嫁的姐姐们,如今最大的已经有60多岁,作为唯一留在父母身边的小儿子,丈夫自然成了扛起这个家生活的“顶梁柱”。面对这样的家境,朱恩慧依然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与傅德欣结婚。婚后不久,朱恩慧就陆续生下了两个女儿,这个本不富裕的普通家庭,又多了两张嗷嗷待付的嘴吧,日子变得更加拮据。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朱恩慧常跟老公开的一句玩笑话,但实际生活中,“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才是她的真实状态。婚后一直与公婆、哥哥住在一起的她,不仅要照顾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还要打理公婆的日常生活,并且还要时刻照顾丈夫那个不能离人的智障哥哥。10多年来,这个勤劳淳朴的农家妇女用自己的瘦弱肩膀,挑起了照顾整个家的重担,而她的这份坚毅和付出也时常让丈夫和公婆感到内疚。
悉心勤照料,公婆遗愿她来完成
前些年,公婆身体还好的时候,照顾哥哥的事多半是公婆负责,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照顾起来也比较方便。那几年,朱恩慧和丈夫的担子还相对轻一些,她自己也能腾出些时间精力来,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可天总有不测风云,人总有生老病死。婆婆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紧接着公公又被查出了癌症,只能卧床休息,照顾哥哥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夫妻俩身上。
4年前,朱恩慧的婆婆去世,1年前,公公也因肺癌离去。回想起照顾公婆的那段日子,朱恩慧的眼眶红了。那段公婆卧床的日子里,一家老小总共七口人的生活,全靠她自己,为了照顾好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她不得不辞去了工作。两位老人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患有智障的哥哥傅忠友,为了完成公婆的遗愿,朱恩慧毅然从他们手中接起了照顾智障哥哥的“接力棒”。由于先天性智力障碍、心脏发育不良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傅忠友的吃喝拉撒都不是十分方便,病得厉害的时候甚至无法下床,即使这样,朱恩慧也从没想过要放弃,她不嫌脏不嫌麻烦,像照顾自己的亲哥哥和孩子一样,一日三餐顿顿不落、衣食住行处处留心,就这样一直为这个家默默付出着。
关怀暖人心,身在困境心存希望
寒来暑往,一晃公婆去世都4年多了,为了照顾智障的哥哥,朱恩慧几乎没出过远门。丈夫傅德欣在外打工,一个月4000元的工资,朱恩慧省吃俭用地操持也得花掉一大半,每个月剩下的钱寥寥无几,一家五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连小女儿上幼儿园的费用都拿不出来。说到自己的大女儿,朱恩慧的脸上挂着藏不住的自豪和欣慰,今年14岁的大女儿一直很听话懂事,已经上初二了的女儿,成绩在班里甚至整个级部都一直名列前茅。看到女儿这么争气,朱恩慧觉得,即使再难,生活也有盼头。
朱恩慧对哥哥无微不至地照顾,感动着丈夫,也感动着左邻右舍。对于他们夫妻俩的处境,乡邻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里得知情况后帮他们入了低保,为他们减去一部分经济压力。逢年过节,村干部们也经常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近期,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们在走访辖区贫困户时,了解到他们的情况,第一时间带着慰问品到她们家中进行了探望,并鼓励她树立信心、积极生活。组织上的关心和邻里乡村的照顾,给了他们一家希望,虽然生活艰辛,但朱恩慧相信,只要不放弃,总会有见到光明的那一天。
不言不语,她以辛劳抚慰家庭;不离不弃,她以坚韧支撑亲情。爱的伟大不在于同甘,而在于共苦。朱恩慧,这位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四年如一日,用无微不至的照料给智障的兄长以温暖,给自己的女儿和丈夫以坚强的后盾,用朴实而又真切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份难得的大爱与坚持,成为一位令我们肃然起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