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闫桂香,女,1960年2月出生,莱西市马连庄镇西朱崔村村民。
主要事迹
闫桂香是马连庄镇西朱崔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22岁嫁到王金玉家中,至今已38年。38年来,闫桂香千方百计地操持家务,用勤劳坚守温暖着这个家庭,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孝老爱亲极具东方女性之美的感人故事。
长嫂如母,家里家外一把好手。1982年,22岁的闫桂香嫁到了马连庄镇西朱崔村王金玉家中。王金玉家里弟兄三人,两个弟弟尚未成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饭多,干的活少,四十多岁的公公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婆婆虽然天天和大儿子王金玉下地干活,可是一年下来,挣的工分依然达不到标准口粮的数量,成了村中为数不多的欠账户,并且年年欠账,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大窟窿。
农村的风俗,新媳妇进家一年内是不下地的,可闫桂香为了早日还上多年的陈欠,过门后七天就下地干活,并且专挑重活累活干,只为多挣几个公分,多分点口粮。弟弟们吃不饱,闫桂香作为长嫂,就趁着下地干活的空档捎带挖点野菜,春天的荠菜、麦蒿,夏天的灰菜、茵陈、车前菜,都成了闫桂香家的桌上菜,荠菜洗干净剁碎放到苞米面里,做出来的饼子松软可口,为弟弟们补充营养。春天闫桂香在房前屋后种瓜点豆,秋来收获的冬瓜、南瓜、毛豆也能顶口粮,吃饭的问题被闫桂香轻松化解。
解决了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也是大问题。如何解决,闫桂香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定在了手工加工地毯上。她从乡里的工艺品厂领来地毯,晚上就着煤油灯绣地毯,经常干到深夜。两个月的辛苦劳作,闫桂香换来了第一笔收入,她送上地毯,领到了18元6角钱,到商店全部扯成布,为全家人都换了一身新衣裳。
两年后,在闫桂香的辛苦操持下,这个家渐渐有了起色,吃的饱,穿的暖,不光还完了多年陈欠,手里还有了余钱。两个弟弟相继长大成人,村里人都说老王家上辈子积了大德,娶进门一个百里挑一的好媳妇。
不离不弃守护重病丈夫传美名。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在青岛高速公路打工的王金玉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护坡工程的施工现场。虽然经过积极抢救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却留下了终生残疾。王金玉出院后,因脑出血导致的偏瘫使他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从此,闫桂香拉扯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重担。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经常织地毯到深夜,只为多挣点钱补贴家用。除了干活,闫桂香每天都尽心尽力地照看偏瘫的丈夫,不厌其烦地帮他推拿、按摩,极力帮他恢复四肢功能,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可王金玉的病时有反复,在接连的几次发病后,2008年,53岁的王金玉瘫在了炕上,再也不能起来。祸不单行,闫桂香的右臂由于常年超负荷的劳作引发骨髓空洞症,基本丧失了功能。面对着重病的丈夫,闫桂香愁过、哭过,心里的难过无人诉说。但是生活再苦、再艰难,闫桂香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哭过之后,闫桂香的韧劲又上来了,她用一只并不强壮的左臂,继续支撑着这个千疮百孔的家。王金玉躺在炕上,手脚卷曲变形不能伸开,闫桂香就费力扒开他的手,用碘伏给他擦拭。他的四肢血脉不通,她就天天给他推拿揉搓。夏天气温高,为了防止王金玉得褥疮,闫桂香每天都给他清洁身体,洗完后垫上干净的卫生纸。在王金玉重病卧床的十二年里,没有发生过一次褥疮。闫桂香平日里下地,经常半上午就小跑回家,看一看丈夫是不是饿了、渴了,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回来干活。为了锻炼王金玉的语言功能,闫桂香坚持一边喂饭、喂水,一边大声与他交流,鼓励他开口说话。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王金玉的语言功能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一开始的毫无反应到现在能进行单字或几个字的简单回话,这些闫桂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除了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王金玉,闫桂香还得抽空照顾年迈的婆婆。闫桂香的婆婆今年94岁,她的身上被岁月的沧桑留下了过多印记,眼神很差,耳朵也背得厉害。婆婆牙口不好,闫桂香就想办法做点稀饭给她送过去;婆婆冬天怕冷,她就穿针引线提前做好了衣服预备着。在闫桂香和妯娌们的细心照顾下,她的婆婆至今依然身体硬朗,家门外的小菜园,就是闫桂香的婆婆亲手种的。
命运的接连打击让闫桂香一家又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生活,成了村里的扶贫户。但闫桂香骨子里的坚强善良却不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听说村里组织捐款后,闫桂香没有犹豫,主动去村委捐款100元。村干部知道闫桂香家里的情况,跟她说:“你家里面也困难,就不用捐款了吧。”但闫桂香仍然坚持要捐钱,她笑着说:“俺虽然没啥文化,但是俺也知道抗击疫情是一件大事,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俺也没多少钱,希望能为国家出一点力。”闫桂香憨厚淳朴的笑容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作为村里的一位好媳妇,闫桂香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结婚38年来她不离不弃,用柔弱的身体支撑起整个家庭。闫桂香,这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像一盏煤油灯,用人间大爱温暖着这个家庭。她单臂孝老爱亲的故事在四邻八村广为流传,也温暖着更多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