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恩良,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驾驶员。
主要事迹
崔恩良坚持无偿献血已有11年。2010年,他在献血时偶然看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血站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简单了解情况后,他报了名。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联系到自己,十年间他未曾换过手机号码,随时保证手机畅通。2019年11月,崔恩良突然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来电,电话中,工作人员告知他与某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其是否愿意参与后续配型工作。对方简单的几句话却让崔恩良心跳加速,还没等对方说完他就连声说我愿意。但工作人员的另一句话却让他激动的心情瞬间“冷却”下来。工作人员提醒他,这只是配型初步成功,还要经过多轮检查才能最终确认是否适合捐献。崔恩良仔细询问后得知,捐献者不仅需要各项数据指标的契合,还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感冒都会影响最终捐献。为此,他开始坚持锻炼。
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崔恩良想尽了一切办法运动。有时即使下午才上班,他也坚持早起晨练,合理搭配饮食、调整作息,半年内减重8公斤。在此期间,他瞒着家人积极配合进行血样高分辨检测,并先后经历了3次身体检查。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对崔恩良来说是一种煎熬,他经常因为没等到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而辗转难眠,会想是不是哪个指标不合适,担心自己到这里就止步了,不能去捐献了。崔恩良煎熬的三个月正是举国抗击疫情之时,看到电视新闻里医务工作者奋战抗疫一线,他的心情越发复杂,未能收到消息的沮丧和捐献救人的渴望都被无限放大。直到2020年4月,他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确认他为最终唯一捐献者。
得到确认消息的崔恩良激动了好几天,但很快他就迎来了新的难题:捐助表格上需要家人的亲笔签名。崔恩良有一儿一女,大女儿7岁,小儿子2岁,平日都是妻子全心全意照顾两个孩子,他不愿让家人再为他担心,所以一直没有说出捐献的事情。但随着捐献日期一天天临近,考虑再三,他决定向家人和盘托出。得知此事后,崔恩良的家人全部反对,一方面觉得他年纪比较大了,身体素质不一定行,另一方面,认为他的工作需要精力高度集中,捐献会影响日常工作。面对家人的担忧,崔恩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坚决的态度让家人深受触动,最终决定支持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并在相关表格上郑重签下了名字。
崔恩良没有把事情告诉孩子,一是考虑到他们年纪比较小,不明白捐献是怎么回事,二是怕孩子害怕、担心。但7岁的女儿已经从母亲每天熬制姜水、不断叮嘱的举动中,感受到了家人的情绪变化。某天下班回家后,崔恩良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张纸条。他拿起纸条细看,立刻认出上面是女儿的字迹,短短几个字,却让崔恩良红了眼眶。原来,女儿在纸条上写下了“爸爸我爱你,加油”。虽然女儿刚上小学,“爱”字不会写,只能用拼音代替,“加”字的左右两部分还颠倒了位置,可崔恩良却从歪歪扭扭的字迹中感受到了女儿深切的爱。这件事让他更加坚定了救人的信心,他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用实际行动教会他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6月13日清晨,崔恩良在青岛市市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济南进行捐献。到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后,他进行抽血检查,并签署了相关协议。休整一天后,崔恩良正式开始最终捐献前的准备工作——连续4天、分8次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动员剂的反应也不同。前两天注射的时候,崔恩良感觉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注射次数增多,身体还是有了一些反应。16日晚,准备休息的崔恩良突然感觉到后背发胀,身上酸痛的感觉让他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之时,他想起了自己常说的那句话:“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这句话支撑着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让他咬牙坚持下去。连续两天,每到临睡前就会整个后背酸痛不止,直到第二天天亮才逐渐好起来。难受得睡不着的时候,崔恩良就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6月18日上午,崔恩良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青岛市第92例、市南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崔恩良说:“能为生命续航,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为表彰崔恩良大爱无私挽救生命的精神,青岛公交集团授予他“青岛巴士最美员工”荣誉称号。此外,为让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间大爱化作文明之风遍洒岛城大街小巷,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决定将崔恩良驾驶的26路公交车,以他的名字进行命名,并在车厢内设立“髓”缘大爱宣传岗。崔恩良表示,他将用亲身经历呼吁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为更多患者带去重获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