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春秀,女,1954年3月生,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暖心牵挂志愿者,驻守前线勇战疫。“刘大姨,你自己志愿站岗都挺辛苦了,就不要再给我们买东西了。”刘春秀和她老伴给社区送来了100份大馒头,不顾延安二路社区党委书记王中远的拒绝强行放到社区。“没什么,我就想送给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东西不多,但这是我的心意,一定要收下。”
这位退休工资只有3000元也要花2700元买大馒头送给社区志愿者的大姨,就是刘春秀,在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干了38年的楼组长,邻居说起她,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刘春秀一直是社区的志愿者,从2003年的“非典”巡逻、排查、宣传,到今年的抗击疫情执勤等,都少不了她的身影。“那时候哪有微信,都是靠人一个个地跑,一个个地问。”
2020年年初,疫情阻击战打响,66岁的刘春秀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她年前由于高血压住过一个多月的院,社区王书记担心她的身体,可刘春秀说自己熟悉情况,多注意点没问题。
在户外站岗一站就是4个小时,风雨无阻。下雪最冷的几天,有个志愿者犯了风湿病,刘春秀主动要求代替她,延长执勤时间,年轻人都冻透了,更何况66岁的刘春秀,冷了就跺跺脚,哈哈手。“社区本来就人手紧张,我能干过来的我就干了,少给社区添麻烦。”说着最朴实的话,干着不求回报的事,这就是一位基层志愿者的心声。
倾囊献爱心,爱心世代传。4月11日,刘春秀执勤之余,和丈夫女儿买了大馒头和水果,一起来到了颐天年老年公寓看望老人。“现在我自己在岗位执勤,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们,总想着为老人做点什么,今天来看看,知道大家都好,心里就放心了。”
“她之前经常来看望我们这里的老人,虽然和老人们非亲非故,却比有些子女来得都勤。”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说道。在疫情发生之前,刘春秀一家也总是隔三差五就去敬老院看看老人们,给老人们送点吃的,陪老人们聊聊天,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包括厨师都认识她了。
刘春秀从工作的时候就是个“特别”乐于助人的人,有认识她的人甚至说她“傻”。她当时生活并不宽裕,还仍然把家里吃的用的分享给其他人。涨了工资也第一时间拿出来资助困难的同事。“我就觉得自己好不是真好,大家都好才好。”每次有人劝她多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时,她总是这么笑着回答。
问刘春秀从哪一年开始做公益,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深深烙进了刘春秀的骨子里。“我母亲也是个这样的人,这都去世好多年了,我回老家那边,老邻居见了我还说当时我妈怎么好怎样帮助别人。”“我不觉得这有啥,我做的这些和其他人比不值一提。”刘春秀总是如此谦虚。
二十年前起,每年重阳节、春节等节假日,刘春秀就购置成箱的钙奶饼干、大馒头等送给敬老院和社区的孤寡老人们。后来,她就到青岛的孤儿院捐玩具、捐奶粉,看到报纸、电视上大病的孩子、困难的家庭,她都忍不住去给他们捐款,汶川地震的时候,她更是去市场做了2床新被子寄给灾区。“我看到那些得病的孩子心里特别难受,就想尽自己一点力帮帮他们。”她的出发点简单却令人动容。
“从我2007年来居委会工作,刘大姨一直捐款捐物,这十几年下来,少说也有十几万了。其实刘大姨现在一个月退休金也就只有3000多,之前更少。”延安二路社区党委副书记苏循香说道。“我有我就多捐点,没有就少捐点,不让我捐肯定不行。”刘春秀就是这么倔的一个人。
爱心如同火把,在接力的传送中,愈燃愈亮。耳濡目染下,刘春秀的女儿程艳丽和她的两个孩子也都加入到做公益中来。她的女儿跟她一起为老人、孤儿捐款捐物,她的两个外孙把自己攒的零用钱经常捐出来资助灾区的小朋友,这次疫情当中,更是向武汉捐出了2000元的压岁钱。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滴善举成就大爱,祖孙四代公益路,这不仅是博爱,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点滴善举为人纾困,化名微尘默默奉献。刘春秀不仅“爱”捐钱捐物,平时还总是帮忙照看楼上的独居老人和楼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刘春秀的楼上住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里孩子上班中午没人照顾老人,刘春秀每次做了好饭好菜都会给老人送一份,这一送就是七八年,从不间断。刘春秀住在一楼临街,每天为邻里邻居提供免费茶水和椅凳,她这里早已成为邻居、社区志愿者们每天必到的休息驿站。
在刘春秀家里一个不起眼的抽屉里放着的一摞捐款证书上,捐赠人的名字都是“微尘”。2004年,她在《青岛早报》上看到有市民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这让她非常感动。从那之后,每当捐款的时候,刘春秀也用“微尘”名字捐款,这些证书还只是她捐款的一部分。“我帮助别人也不是为了留什么凭证,我就是喜欢,帮助别人我心里高兴。”平日里她不愿将这些证书示人,她只想悄悄地为别人、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她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她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因着她的存在,孤冷困苦的人心里从此照射进了一缕暖阳,获得勇敢前行的力量。
获得荣誉:2020年文明市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