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高绪森,男,1976年8月生,青岛元昌盛房建集团有限公司钢筋工
主要事迹
1976年出生的高绪森,由于家庭原因,在18岁时便下学投身了建筑行业,跟着师父学起了绑钢筋。谈起年少求技,高绪森还是有些感慨:“这行你别看他就那么几跟钢筋,全是经验活,我这手儿经验可是攒了快三十年了。刚学技的时候不精通,箍角度都不准,要用卡尺反复测量才行。”
在建筑行业的这几年,辛苦不言而喻。“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收工后身体像散了架一样,倒在床上就能睡着。每天都是这样。”高绪森说,自己虽然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寒暑假回去也干农活,但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仍让他感到很吃力。夏天在工地上干几天活儿,也能被晒得脱了层皮。绑钢筋看似粗活,其实也有很多学问,上手快但做精了却很不容易。“那些年,他白天在工地上跟着技术好的师傅学绑扎,下班之后别人都去休息,他在工地上继续练习,手掌上血泡好了一层又长一层,我看着也心疼,但他从不喊苦不叫累。”高绪森的妻子说。
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难以突破的钢筋技术,一度让高绪森想放弃这份工作。但工地上的老师傅们经常劝说他,只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把绑钢筋这行干出色了,照样能出人头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点醒了高绪森,他决定干就要把它干好,要爱惜自己的工作。从那以后,高绪森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开始专注于手头的钢筋活。
如今的高绪森不仅在图纸识读、钢筋的下料制作、绑扎成型方面了如指掌,还考取了电焊工证书并自学了模具的切割制作,被同事们称为“工地多面手”。下料、弯曲成型、绑扎成型.....在青岛市级、省级的各种技能大赛中,他的这整套绑钢筋动作都十分娴熟。展示了自己的这套绝活,他可以5分钟内十分准确的制作完成钢筋框架柱在同一部位所需要的单肢箍、双肢箍、复合箍三种型号的箍筋,而且期间不需要使用任何的测量工具。按照规范要求,所有箍筋的叠合处弯曲角度135度,其它三个角90度,记者现场用卡尺检测后发现每个角度都丝毫不差。高绪森在实际操作考试中,一个构件,5.2米长的梁和1.8米高的框架柱,从下料到制作再到绑扎,有各个部位尺寸、位置、间距等零零总总近百个测量点。在为期两个月的艰苦集训中,高绪森一直在和这个框架柱“较劲”,每一个测量点都精益求精,细细打磨。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有时一个人手里拿着馒头站在框架柱前琢磨动作。“比赛中能做得好做得娴熟,平常在工地上操作就能更顺手更严谨。”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中青建安杯”职业技能竞赛钢筋工项目第二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中青建安杯”职业技能竞赛荣获钢筋工项目一等奖,青岛市第十五届建筑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钢筋工一等奖。
高绪森为掌握钢筋工新工艺、新方法,保证工程质量,认真学习新规范,研究新标准,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熟悉图纸,研究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公司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获得了业主及客户的一致好评,为胶州建筑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