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1月

13 吕云龙 敬业奉献

2021-01-08 16:23 来源:爱青岛

  人物简介

  吕云龙,男,1994年2月生,城阳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

  主要事迹

  年轻就要多承担。2019年9月,他得知医院要组织医护人员到甘肃援医,第一个主动报名,“虽然那边条件艰苦一了些,但是我觉得年轻就应该多承担,多去锻炼”他表示道。很快,他作为城阳人民医院帮扶的医生赴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用努力赢得信任。当地对于康复医学的重要性认识很薄弱,医疗资源匮乏,甚至帮扶的定点医院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还未成立,这导致了很多患者康复不及时留下遗憾。他到达成县人民医院后,便开始开展工作,因为当地骨科围手术期康复还是一片空白,他就从最难的工作入手,每天都去找骨科医生们做工作,给骨科医生们培训、讲课,不单单是在成县人民医院,也前往成县中医院宣教康复医学科,让当地医生们知道康复医学的意义。在2019年年底,因为水土不服,感染麻疹病毒,高烧40度,没有让他退却。康复后,他立即进入工作。依旧是坚持每天都跑到骨科查房查病历,去各个科室跟科室主任、手术医师聊。他刚刚去医院时,当地医生们感觉他这个90后太年轻,每次做康复治疗,科室主任会在旁边看着。经过了很久的努力,在不断地了解认识到康复医学能给患者带来重返生活的自信、重拾健康身体的欢乐后,渐渐地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今年五六月份当地医生们已经开始主动打电话,“吕医生我这有个病人,刚刚做完手术你看能不能给做个康复,”形成了一个他们独有的默契。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成县康复医学科的信任。

  经过他不懈努力,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康复治疗,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最终他赢得了帮扶医院的一致赞赏,“青岛专家”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

  从“深渊”拉回90后护士。他是今年正月十四回到的成县,那时疫情比较严重,天天都有很多确诊病例,虽然家人朋友都劝他晚些回去,但不放心那边的康复患者,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成县的路程。因为隔离期间,营养缺失抵抗力下降,感冒发烧隔离期被迫延长近一个月,刚结束隔离第二天,当地医生何大夫就找到他说自己有个主管的病人,情况不太好,不方便移动,想让他去做做康复。当天白天上班,晚上就去了病人家里。他经过询问得知,患者是一名90后年轻医护人员,因为一次胆囊手术术后麻醉未苏醒,心脏骤停了一段时间,经过抢救才勉强保住生命。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她整个人呈现植物人状态,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两个多月才出院回家。

  患者当时的状态浑身抽搐、说话不清晰,需要两个成年人扶着才能起来,在当地三甲医院治疗,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家里人已经放弃,后来得知他是青岛来的医生,家属们想要重新试一试。在把患者气管插管拆除后,4月20日这位“90”后转到康复医学科,刚来的时候,患者那种绝望是从眼睛里透出来的,她每天晚上都在病房哭,他看了也很揪心。他与城阳人民医院医生们通过电话共同探讨病情规划治疗方案,给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每日雷打不动训练两小时。到七八月份,患者一改往日那种萎靡不振的感觉,整个人有了神采。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现在患者能够自己独立上厕所,尽管旁边需要有人看护,但相比较之前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才能完成,已经是质的改变了。他看着她从“深渊”里一步步走向光明,这种成就感难以言说。

  创新康复诊疗模式。东西山海情,近三年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不间断派出医护人员到贫困地区帮扶,支援当地卫生建设。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一年不仅推动了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技术的前进,填补了康复医学部分技术的空白,也带给了当地人观念上的改变,让当地人对康复医学科有了重新的认识。作为援医骨干力量,吕云龙将城阳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多年来发展形成的康复诊疗模式带到了成县人民医院,与当地医疗资源相结合,寻找到适合当地的医疗模式,让这份“山海情”得以延续。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