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3月

14 王向先 敬业奉献

2021-03-10 14:34 来源:爱青岛

  人物简介

  王向先,男,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公厕维修班长。

  主要事迹

  勇担当,连夜“粪”战攻克难题。位于西海岸新区武当山路的商场底层公厕经常发生堵塞冒溢,虽然多次疏通,但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2020年1月初,公厕再次发生堵塞冒溢,粪便、垃圾、污水伴着恶臭充斥着半条街,公厕不得不临时关停,因为临近春节,如厕人数众多,为了给市民营造清洁优美的环境,王向先决心带领团队彻查原因,根治问题。“根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向先连续两天泡在商场负一层停车场里,研究公厕整体结构和排污管布局,并对多条排污管进行试探性拆卸和取样,最终发现堵塞的原因在于铸铁排污管内壁锈蚀产生毛刺和起鼓,同时因为管径较细,导致各种垃圾在管线内沉积成团,造成排污不畅。

  为保证改造进度同时减少疏通工作对市民出行影响,王向先临时调用了垃圾车和水车,利用中午时间,对公厕内部污物进行清理和冲洗,并用高压疏通车对排污管进行高压水初步清理;在半夜11点商场停止营业后,开始对所有污水管线进行拆除、清掏和盐酸除锈清理。当王向先彻底疏通管道,带着满身的粪便和臭气从地沟里爬出来的时侯,已是早上七点多......这只是王向先工作场景的一部分。

  带队伍,节能降耗提升品质。大家都说工人有力量,但是王向先深知工人只有得懂了技术,才会更有力量!公厕维护工作,看似简单,可维修涉及的材料就有几千种。身为一名高级电工技师、高级管道工和高级绿化工,王向先十分注重团队成员的技能培养,在他的带领下,团队14个人,虽然平均年龄50岁以上,可涉及公厕维修的上下水、电气焊、木工、泥水工等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出手!

  王向先团队早先就开展过一次成功的垃圾点专项试点提升行动。经研究对比,王向先发现,老旧破败的垃圾点周边砌筑围墙方法简单,效果持久,后期无需重复投资,于是带队铺设排污管线,砌筑砖墙,铺设大理石地面,并对墙体进行彩绘美化,一改昔日污水横流脏乱差的面貌,极大提升了城区环卫品质,改造后的垃圾点也成为新区的建设样板,在全区推广。

  后来,他摸索出了一套被称为“王向先模式”的技改工作模式,即“晴天搞维修,雨天搞技改”。先后总结出了一系列小发明小创造。比如提升环卫作业电动三轮车电瓶使用寿命。电动三轮车使用频率较高、载荷量大,蓄电池充放电次数较多,电瓶有效使用寿命仅为1年,电瓶更新成本较高。王向先对此进行了反复试验,根据电瓶内介质化学反应科学原理,在电瓶使用到6个月时,通过添加电解液、高压充放电等技术手段,恢复电池极板活性,从而保证电瓶容量,延长使用寿命。经实际计算,新区4000组环卫电动车电瓶使用寿命平均延长30%以上,每年可节约电瓶更换成本36万元;开展果皮箱维修攻关,在没有工厂专业化场地和工具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就因陋就简,对果皮箱进行拆解和结构分析,购买方管、铁板等原材料自行研究加工工具,并对严重损坏的果皮箱局部构件实行废物利用,通过切割、焊接、修补、打磨、喷漆等工艺,实现翻新。经对比,维修翻新后的果皮箱实际使用效果与新果皮箱基本相当。2020年翻新数量达1000多个,节约成本120余万元。

  冲在前,家人支持无怨无悔。青岛上合峰会期间,为保证新区公用设施完好率100%,王向先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期间他的母亲生病住院,都是托付给妻子和妹妹照顾,他只能在半夜工作结束后,赶到医院看望。

  2020年6月30日,他的父亲刚刚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已经扩散到多个器官,面对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王向先深知父亲需要当儿子的悉心照顾,他也深知父亲的那句“你去忙吧,我没事” ,是多么希望儿子能在身边陪陪他。这期间,年仅11岁女儿在足球训练中手臂摔伤断裂,也住进了医院,一老一少都住院,一下子压在了王向先这个顶梁柱的身上。虽然公司领导给他开了“绿灯”,可是他更知道新区公厕维护工作自己最熟悉一时也离不开人,不能因为“小家”耽误了“大家”!现在每天晚上王向先都会回家照顾父亲,弥补自己多年来“欠下的”陪伴,他也不想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再留下遗憾……

  朋友们经常这样问王向先:“你每天在下水道里钻上钻下,一身的臭味,家人不嫌弃吗?”“是的!我最大的尴尬,就是害怕跟别人握手,又脏又臭怕讨人嫌,但是,我不干谁来干?我有愧于我的家人,但是我无愧于我守护的这座城市!”腼腆的王向先总是这样回答。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但是“时传祥精神”的传承没有变!王向先22年如一日坚守在公厕维修一线,始终保持着服务质量达标率100%的优秀成绩。

  曾获荣誉:齐鲁“最美环卫职工”;青岛市第二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时代新人说”全省职工演讲比赛三等奖;新区“优秀城市美容师”。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