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梓悦分享视频

2017-08-04 09:49 来源:爱青岛
  

  大家好。我叫顾梓悦,现在在美国Wheaton College上大学,主修社会学,辅修西班牙语,即将升入大三。很开心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留学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自己热爱的。这是我一直秉持的原则,也是对准备留学或正在留学的朋友们的一个建议。

  我的分享主要集中在这三点:一,低龄留学(高中,甚至初中留学);二,在美国文理学院的学习经历;三,是身份认知危机,也包括我们经常说的文化冲击。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的高中留学经历。我在升入高中前,甚至在高一最后两个月之前都没有考虑过出国,在留学圈里算是起步晚,输在起跑线的典型。在费尽千辛万苦后,我考进了青岛二中。不同于很多的高中,二中有一个非常开放的环境,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参与各式各样的社团,乐队,义工服务,组织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发现比起国内,美国的高中会让我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可以避免自己的不足,比如我的生物。所以在认识到自己可能更适合美国高中教育后,非常迅速的做出了决定,转学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Menaul School完成11年级和12年级的学业。

  出去的时候我15岁,尽管成绩不错,可是生活上很多事情都不会。高中出国真的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我迅速的掌握了杀死蟑螂,叫中餐外卖等基本生活技巧。在学习方面,我选修的课程都是高级课,但是刚过去的时候,很多学术上的英文都云里雾里的,非常吃力,特别是英文文学课。那我总结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脸,或者说好听一点,不耻下问。基本上每天放学都把文学老师堵在教室里问问题,问到他必须得回家了。那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在英文文学课里取得最高的成绩,并且和这位老师建立很深的感情,后来他为我写大学推荐信时特别的用心。

  与此同时,我参与了很多的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中,我加入了爵士乐队和合唱团,我认为乐队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入美国文化的方式,尽管语音会有一些障碍,但是音乐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加入音乐团体让我在日后与美国人相处上有了很大的信心。我还加入了女子篮球队,但是我球打得非常业余。

  我还担任了一个志愿者组织分部的副主席,利用周末的时间为残障群体和儿童组织活动。十二年级的时候,我当选了年级长,就是参与到纪律委员会的工作中去,决定学生是否受到处分或者开除。

  在校外的活动中呢,因为我很喜欢拉低音提琴,所以考入了新墨西哥州的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

  高中出国留学很容易进入的一个状态就是和真实社会是脱轨的,特别是住在学校宿舍的国际学生。所以参加一些校外的活动可以开拓视野,让自己走出舒适圈。

  其实我高中参加的这些活动,比起“有用,”更多的是“好玩儿。”当我选择参加一个社团或者一个活动的时候,我一定问先问自己,这是不是我热爱的。我认为如果你去做一件事情,单单是因为对申请大学有帮助的话,你做的这件事其实并不会在你的人生里留下轨迹。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里做平衡,在有用的活动里选择自己热爱的,或者在热爱的活动里选择需要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高中出国留学,特别是在考上二中之后。那从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挑战,喜欢认识不同的人,而且我是属于有了兴趣才会努力去做事情的人。二中的一年学习生活引导我去认识自己是谁,适合的是什么。我的父母也一直给我一个很宽松的家庭氛围,允许我自己做决定,也允许我去犯错误。

  我在高中的这些经历并不都是愉快的,也因为我是中国人,是女孩,而受到过歧视。但正是因为我的这些经历,我对种族和性别的话题十分感兴趣,直接影响了我专业的选择。

  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没有用中介,一方面是觉得我比中介更加了解自己,选择大学尽管排名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所以在收集资料、参观校园之后,我决定申请美国的文理学院。这类学校的特点在于,人少教授多,学生和教授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而且白人特别多,中国留学生会少一些;最主要的是,文理学院的文科很好,珍爱生命,远离生物,另一方面呢,其实我很享受整个申请的过程,尽管很煎熬,但是在准备文书的过程中,我更加清楚自己要得是什么,就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自我探索过程。

  8.在Wheaton College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文化冲击。全校只有二十几个中国留学生看到的亚裔面孔都是亚裔美国人,白人也特别多,整个氛围和高中很不一样。比如白人会特别礼貌,特别热情友好,但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和你交朋友,只是一种文化。

  刚刚到大学的时候,我变得特别自卑。跟周围的美国人比起来,总觉得自己特别土。中西部文理学院的常态就是,很多白人对其他的文化没有关心也不了解。而更加困难的是,很多亚裔美国人也对国际留学生敬而远之。因为我高中在美国的缘故,会更容易交到美国朋友,而且我的性格也特别外向,喜欢社交。但是在和我的朋友们交往的过程当中,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为他们并没有尝试去了解我的文化,而是很自然地让我去舍弃自己的文化,去融入他们的文化。但是对于我来说,就算我和他们的关系非常好,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价值观是属于我的一部分,在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去拒绝了解这些的时候,我就产生这样一种身份认知的危机。”我到底属于哪里?” “我在这个社会中的定位是什么?” “我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

  其实在留学生里有两种很极端的例子。一个就是我们很多人听到过的,“去美国人了就别和中国人玩儿,多交点儿美国朋友,”所以会想摆脱跟中国人的一切关系,只跟美国人相处。另一个就是只在中国人的圈子里生活,除了上课之外基本不讲英文。这两种都是很不健康的。有一位我很尊敬的长辈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有竞争力的人是汲取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精髓的人。”

  我们中国留学生是非常占优势的。我个人认为,当我们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要努力走出舒适圈,了解美国社会,融入美国文化,但这并不是说远离中国文化,而是要对美国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学习到美国文化的精髓。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作为中国人,在全球化经济下的优势,使我们更有竞争力,也可以更好利用这样的能力和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开始更有意识的做一些和中国有关的事情。大一大二两年我一直在中文系做助教,认识了很多对中文有热情的美国人,在教中文的同时我的英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还加入了中国文化语言社(小学校,没有中国学生会),担任副主席。这两年的时间,我们举行了很多活动,包括中秋节,饺子party,春节晚会,还有各种讲座。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朋友们对中国文化越来越了解,也开始接纳。我们的活动人数很明显的增加了。更多的美国人打消了对中国人的偏见。和朋友相处过程中,也可以感觉到,他们不再把中国文化当做二等文化。

  在让美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我也参与了很多义工服务,去了解美国社会。因为我的专业就是社会学,所以有很多机会去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我曾经跟着学校的组织去了圣路易斯的黑人贫民窟社区和难民区,做社区服务。然后今年假期也去了Texas的女子监狱帮助开展一些课程,帮助女犯人出狱后重返社会做准备。

  我上面分享了很多我参加的活动,社团,和它们对我的帮助。但是我在留学这四年里最珍贵的回忆其实是和朋友们一起熬夜聊天赶essay,一趟一趟的去教授的office hour,为了学术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之后还可以一起吃冰淇淋。我的教授说,在大学里,你学到的东西,30%是从课堂里,70%是从课堂外的。所以我真的很想鼓励大家,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也要留出时间给朋友们,而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和教授有深入的交流。

  如果你现在正在犹豫是否要出国,那么我的建议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你已经决定了留学,那就选择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