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李成江 敬业奉献

2017-10-19 11:46 来源:爱青岛
  

  人物简介

  李成江,男,1957年6月生,莱西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

 

  事迹概述

  今年58岁的李成江是莱西市夏格庄镇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从当上电影放映员的那一天起,就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已有40个年头。为了让村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到电影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40年间他带着放映机跑遍全镇54个村庄的大街小巷,累计放映2.6万余场。先后18次荣获省、市级“优秀电影放映员”。1987年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授予“全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事迹正文

  1977年,20岁的李成江被推荐成为莱西市夏格庄镇见习电影放映员。那时侯电影还是个“洋玩意”,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全镇能操作放映机的“找不出三个人”。李成江跟着老放映员刘师傅骑着自行车走乡入村放电影。由于电影机“金贵”,刘师傅在前面操作,他只能在一旁看,连动都不能动。放映完毕刘师傅将放映机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地放回箱子,直到三个月后他才第一次真正地摸着了放映机。从此,在刘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李成江很快地就能熟练操作放映机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能看上一场电影简直是比过年还要高兴的事。李成江成了全镇最受欢迎的人,无论走到哪都能享受到村民们前呼后拥地“最高礼遇”。“那个时候我一晚上要赶三四个村子,熬夜放映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放映结束收拾完器材,刚回到家门鸡就叫了……”李成江说。

  电影放映员表面风光,实际上却非常辛苦。由于露天放映,夏天酷暑炎热,冬天寒冷难耐。李成江说,夏天蚊子多,经常腿上被咬出一堆包特别痒一挠就挠破了,以致整个夏天满腿都是伤。以前家里穷连件军大衣都舍不得买,穿着土布做的棉衣棉裤不耐寒,一到冬天常常整个人都冻僵了。要是遇上雨雪天,必须全力保护好机器和影片,那可是比命都“金贵”丝毫马虎不得,能遮雨的东西全都用来保护机器了,哪还顾得上自已被淋成了“落汤鸡”。

  八九十年代,放映的影片除了公益电影、扶贫电影、慰问电影免费外,村民想看其它类型的电影需要收取片租费,一般都是从各村的村集体款中支付。有的村庄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村庄个别年份年景不好,拖欠放映费时有发生。村民看李成江是个好说话的“老好人”,明明拿不出钱来还是找到李成江央求去放映,一想到村民们对电影的热切期盼,李成江心一软就自掏腰包垫付了片租费。长此以往家人就有意见了,“放电影白忙活不说还得赔钱,图个啥呀”?李成江说:“就图个能让乡亲们看上电影,老少爷们乐呵乐呵。”至今,李成江家中抽屉里还锁着厚厚的一沓欠条,都是二十甚至三十多年前的老帐了,有些打欠条的人都不在了,还到哪里要帐去?“权当留个纪念吧”李成江说。

  夏格庄镇地处偏僻,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业种植技术落后问题尤其突出。为了帮助乡亲们提高种植技术,李成江想方设法找到上级相关部门,自掏腰包租借了一批科普影片轮流到各村放映,深受群众欢迎。李成江至今还记得在为某个村庄放映了地膜覆盖技术影片后,一些村民试着按照影片中介绍的覆膜方法种植花生,当年一亩地就增收了二十多元钱,在那个年代可是件轰动全镇的大事,不光镇里组织各村前来参观学习,覆膜方法还在全镇推广。后来李成江进一步了解农民不同需求放映了一批生猪养殖技术、黄瓜、辣椒、葡萄等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专题片,让很多村民深受启发,大胆尝试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电视机的普及,让露天电影风光不在。1996年到2002年间,是露天电影最艰难的时期。很多电影放映员因为收入太低,甚至难以维持生计纷纷改行。但李成江仍执着于电影放映从未放弃,40年的电影放映习惯已经慢慢渗透到李成江的生活,融入进他的生命,露天电影仿佛和李成江划上了等号,“就是喜欢这一行啊,要是哪天不让我放电影了,我会睡不着觉的”李成江说。

  2009年,青岛市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由政府出资免费每月为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李成江终于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尽管陪伴他的放映机从老式的胶片放映机变成了现在的数字放映机,他依然不忘初心,满怀热情地走乡串村为村民们放映着电影。他说,他愿意就这样一直放映下去,直到自已走不动为止,他愿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农村电影放映事业。

  常年坚守在农村电影放映一线,4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他用满腔的热忱,传递着精神食粮,在平凡的岗位上筑就出彩人生!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