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9月

12 李伟刚 敬业奉献

2019-09-10 16:15 来源:爱青岛

  人物简介:

  李伟刚,男,197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惜福镇街道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事迹概述:

  “我深爱城阳这片土地,我想走入它,融入它,传扬它,这是我的使命。”2003年,李伟刚毕业后来到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工作,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喜爱传统文化的他,在这16年里,用文字记录着属于城阳的历史文化故事,用语言传颂着城阳的文化经典,用行动实践着文化使者的使命,让惜福历史文化走出青岛,走向全国。城阳,一直是他深爱着的第二故乡。

  事迹正文:

  “我深爱城阳这片土地,我想走入它,融入它,传扬它,这是我的使命。”2003年,李伟刚毕业后来到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工作,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喜爱传统文化的他,在这16年里,用文字记录着属于城阳的历史文化故事,用语言传颂着城阳的文化经典。城阳,是他深爱着的第二故乡。

  扎根城阳,深入研究惜福历史文化脉络

  出生于烟台的李伟刚,在来城阳工作之前,对城阳一无所知。李教授学习的是英语专业,但从小便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想要融入一座城市,首先得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随着对城阳历史文化知晓的越来越多,李伟刚成了城阳的“忠实粉丝”,尤其是他工作与生活的惜福镇。

  2008年,李伟刚开始着手惜福镇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2010年,第一部以惜福镇街道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史资料汇编《琴院文脉》由李伟刚编辑成功,在城阳文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让李伟刚对惜福镇有了大体的了解。在这之后,李伟刚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惜福历史文化书籍。2015年,以惜福镇傅家埠社区“童真宫”为主题内容的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课题“鉴史问廉——东汉循吏童恢研究”获批,2016年底新书出版;2017年,以惜福镇书院社区“康成书院”为主题内容的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课题“鉴史问儒——东汉康成书院研究”获批,2018年底新书出版。而这两本书现在都成为城阳区区委组织部所颁布的城阳区机关单位“阳光党建”读书角教育读本及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干部传统文化推荐读本。而他还完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郑玄与康成书院”的省级遗产的申报,被评为“2017年度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亮点工作”。

  虽然现在许多书出版成功,让李伟刚在青岛小有名气,但前期资料的收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个外地人。在搜读藏书的时候,没少吃闭门羹。有时候为了能够看到别人的藏书,李伟刚不惜把自己珍藏的书籍送给人家,只为能够看书一眼。有一次一个藏书家都答应好了要借书,但是到了他家却变卦了。不让外借,不让拍照,只让在家里看,他就熬了一整个通宵把一本7万余字的书给誊抄了下来。而这也只是他寻书过程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难点。

  相对于整个青岛来说,惜福镇只是一个小地方,有时候一本书中关于惜福镇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可是李教授得把所有资料从头到位一个字一个字的通读,找到相关的记载,再摘抄下来。李伟刚看了近百种书籍,不管是从《后汉书》《齐民要术》等正史还是《莱州府志》《即墨县志》《崂山志》等地方志,只要是有关的史料记载他都进行整理归纳,看过的书已经不计其数。为了将史记资料整理的得更加齐全,李伟刚没少跑腿,市里的大小图书馆他是常客,省图书馆他是熟人,国家图书馆他不能时时去,就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资料。同时他还自费买了许多书,“在买书上花钱我从来不心疼,这都是让我觉得我精神上很富有的东西,是物质上的金钱比不了的。”

  除此之外,李伟刚在着十年的研究中,走遍了惜福镇的每一条山脉与河流,走访了全部31个社区,在不断的查阅典籍和与社区老人的对应交流整理中,完成了其中近20个社区的村史修订。他还为惜福镇街道书院社区义务担任文化顾问,先后为社区进行了村碑碑文编写、修路功德碑内容编写、为来访的各级领导学者义务讲解康成文化等。他经常为惜福镇街道党政领导开展惜福镇文化讲座,帮助城阳区区委宣传部“阳光城阳”历史名人故事汇拍摄录像以及为城阳区文化局提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走出青岛,讲述着惜福历史故事

  十年的研究,李伟刚将名不见经转的惜福历史故事传遍城阳,并且走出青岛,走向全国。而这十年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便是2018年出版的《鉴史问儒——东汉康成书院研究》。“康成书院是郑玄开设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书院,这是青岛儒家文化的集结地,是惜福镇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了能将郑玄与康成书院推的更远,除了在青岛本地做宣传,他还成了郑玄的追随者,自费走遍了郑玄曾去过的所有地方,陕西、河南、江苏……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积极讲述郑玄与康成书院,只为将惜福镇的历史文化推向更远。此外,他整理研究的《鉴史问廉——东汉循吏童恢研究》中童恢的故事还被央视一套《平语近人》节目报道,向全国介绍了青岛廉官,成为更多人追崇的榜样。

  2018年10月,受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邀请,李伟刚为街道“惜福·家”工作品牌建设撰写了《阳光惜福好家风》一书。这本书不仅在城阳本地得到好评,书中的内容还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培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具有深远意义。“由于我的宣传,把康成书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故事上升到了国家一级媒体的报道,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青岛本地的历史文化故事,为我的第二故乡提升知名度,这就是我的目的。”

  走向世界,文化传播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李伟刚不仅仅是一位文化研究者吗,他还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他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这也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着的。除了主教大学英语课程外,李伟刚还带对外汉语课程。“这些学生将来毕业之后可能有机会去外国教汉语,我希望他们能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08年奥运会期间,李伟刚作为奥运会奥帆赛主场翻译工作人员,同时利用周末时间申请到青岛博物馆做英文讲解志愿者,帮助来博物馆参观的国际友人讲解历史文物。在这期间,他发现有许多文物的英文介绍翻译用词不准确,于是便主动联系博物馆参与进行修正。

  2018年6月,李伟刚作为上合青岛峰会的文化使者,向国际友人推介青岛历史文化。除了讲解青岛历史,他还借此机会推介城阳本土文化。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相合相通(新论)》报道中刊发了关于郑玄与康成书院的相关内容。“山东儒家看曲阜,青岛儒家看康成。我看到之后非常自豪,只要有更多人知道康成书院,我觉得就算是付出再多心血也是值得的。”

  此外,李伟刚还利用业余时间将小学课本必修的100首古诗翻译成英文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别人也翻译过,但是我是用自己的理解去翻译,让诗词读起来更押韵,更加贴合意境。”在吉林大学的资助下,李伟刚将他翻译的古诗出版成《品古悦今》一书,而这本书已成为“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英译书籍中的畅销书。

  2018年,李伟刚老师成功当选为城阳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同时他还是他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特邀研究员,青岛市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特邀研究员,青岛市城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聘文史研究学术顾问。

  “文化传播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计划在城阳区选取十个著名的历史文化故事,翻译成英文结集成书,正式出版也好,作为给国际友人的伴手礼也好,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将城阳的历史文化传扬出去,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李伟刚说。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