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萍,女,汉族,196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青岛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五级职员、高级农艺师。
主要事迹
20多年来,杨萍一直孝敬公婆、照顾父母,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不忘关心关怀照顾伺候老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营造家庭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使双方老人在杨萍家里找到晚年幸福的归宿。
千里举家搬迁,心系年迈公婆。1998年,杨萍丈夫从部队转业,她跟着从成都来到青岛。人到中年回来的唯一理由,就是照顾老人。当时杨萍夫妇在成都已安家立业,但公公婆婆年老体弱,为照顾老人,他们义无反顾回来了,尤其是杨萍,经历了远离家乡、工作重新开始、水土不服等各方面的不适和考验,工作之余,肩负着照顾患病老人的重担。当时,公公已经到了肺气肿晚期,经常咳嗽不止,晚上被折磨得翻来覆去睡不着,杨萍与婆婆一起日夜轮班,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直到公公去世,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婆婆今年101岁了,出生于1919年的她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她最能比较新旧社会的不同,最有资格说共产党的好。她是被裹足残酷迫害的小脚女人,解放前吃不饱穿不暖。因为小脚的束缚,从即墨到青岛,是她到过最远的地方。她常常感念新中国的好、感念共产党的恩,使贫苦出生人家的孩子能上学、能参军、有了好工作,给予了她晚年的幸福生活。一家三代同堂,有爱和睦幸福。1999年,杨萍的父母也退休在家,为更好地照顾他们,把老两口接来同住,这一住,就是20多年。与老人性格脾气、作息时间,生活习惯有差异,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想到老人更需要儿女亲情,杨萍就主动克服各种不便。杨萍是四川人,喜欢吃辣椒,但婆婆不能吃辣,为照顾婆婆的口味,杨萍经常单独给她做她喜欢的饭菜;婆婆是个小脚老太太,行动不便,杨萍就专门为她买了轮椅,天气好就推着她出去散步;婆婆喜欢干净讲卫生,但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杨萍就为婆婆洗头、洗脚、剪指甲,将老太太打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为给老人解闷,她还坚持为老人读报、陪她看电视。老人最爱看京剧、样板剧,杨萍就把电视调到戏剧台陪她看。平时还为她讲外面各种有趣的事逗老人开心。杨萍妈妈是退休医生,婆婆有什么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妈妈都能手到病除,婆婆与杨萍一家共住的20余年间,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一家六口人挤在一个屋檐下,虽然空间局促了但也其乐融融,看到三位老人都能在自己身边颐养天年,杨萍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为双方老人能在自己家里找到晚年幸福的归宿而感到由衷地欣慰。
以身作则传孝道,街坊四邻点赞。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百姓的心中,并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家庭中,婆媳关系是不易相处的,但杨萍却处理得很好。婆婆也是娘,不要厚此薄彼,要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婆婆。一位连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决不是一个好干部,更谈不上对党、对人民忠诚。言传重于身教,让孩子从小懂得爱老敬老、礼让有序,传承中国孝道文化。杨萍让孝文化在家族中传递,并潜移默化影响着兄弟姐妹,让兄弟姐妹都爱老敬老,争相为父母做事、接父母回家同住。
“我这个儿媳妇是真的没得挑,照顾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怨言。”婆婆逢人便夸杨萍的好。“杨萍一家家庭氛围特别好,亲戚姊妹之间走动很紧密。百岁婆婆,90多岁的父亲,80多岁的母亲,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真让人羡慕,我们逢年过节都会过去沾沾老人们的喜气福气。”街坊四邻谈起杨萍一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家人抗疫有我,践行家国情怀。疫情期间,退休在家的丈夫参加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参加社区战“疫”会议,服从社区活动安排。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每天入户走访调查、做好外出业主返家隔离、亲戚朋友来访登记。参与小区轮流值班值守,登记人员进出,测体温、帮助快递员分发快递。当时正处于寒冬腊月,在门口值守不到半小时就会冻透全身。但想到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杨萍丈夫每天都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社区交办的防疫任务。参加志愿活动,丈夫有时也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参加,一起在小区门口值守,张贴防疫宣传明白纸,让她从小就懂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也让她知道做最美逆行者的责任和光荣。让她懂得,孝文化要在家族中传递,家国情怀要深植在心中。
曾获荣誉: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五好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参加编写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新型推广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07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为第一位完成人;参加编写《主要蔬菜及粮油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