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柳青春,男,197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
主要事迹
今年44岁的柳青春,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低保救助工作者。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柳青春用“两种颜色,三次选择”来概括:前半段是绿色军营,后半段则是红色救助;18岁选择入伍当兵,32岁选择到苏丹维和,转业后又选择做一名最基层的民政工作者。
主动请缨加入维和医疗队。穿上军装是柳青春从小的梦想。可是作为家里的老小,哥哥又聋又哑,当时,一家人坚决反对他当兵。为此,他借了20块钱的体检费,背着家里偷偷报名入伍了。最后母亲只好对他说,既然选择了当兵,就好好干,多干活,不吃亏。
这一干就是16年。在部队时他考取了军校,毕业分配到青岛401医院北院区工作。在这里,他迎来了第二个选择,部队要组建维和医疗队,他主动请缨加入了第四批维和医疗队,派驻苏丹。当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72岁,两个双胞胎儿子才刚四岁,妻子要照料一家老小上不了班。父亲问他,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怎么办?妻子也问他,非得你去吗?他却诚恳地说,维护和平,是军人的天职,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出征之前,上级要求他们每个人写一封遗书。“遗书?我那时才32岁,谁曾想过死亡?谁曾想过身后事?这份遗书让我失眠了两天,写了改,改了写,这时我才体会到对家人的愧疚和眷恋。最后我就给妻子写了一句话:如果我牺牲了,你就找个对孩子好的人嫁了吧。”
去维和确实很危险,苏丹环境的恶劣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吃饭靠上树,穿衣一块布。大量武器流落民间,地雷遍布四野。最高气温50度,蚊虫蛇蚁横行,疟疾病毒肆虐,平均每分钟就有两人死于疟疾。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隔离网外面每天都有一大批小孩伸手进来要水喝,他们头大肚子大,身上的肋骨一条条的向外凸。他和队友们不忍心,干脆省下自己的口粮和水也给孩子们。“因为我们部队驻地瓦乌没有公共电力和自来水,除了救治伤员,卫生消杀,还得出外勤拉水,途中经常会碰到武装士兵,每次都很惊险。所以,当我带着联合国"和平"勋章平安归来,看到妻儿和父亲都过得平静而温暖,心里真的是满满的感恩。感恩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屏障,感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土上。”
转业时决定选择基层工作。也正因为这一番刀头舐血的维和经历,让他在转业时,决定选择到街道基层工作。真实历经战乱,更觉和平可贵,真实看到战地孤儿生活的无助,方知社会救助带来的温暖。“我觉得基层社会的安定团结,对我们的国家太重要了,即使脱了军装,我也还想保家卫国。”
沙子口街道常住人口6万多人,有39个农村社区,相比较城区居民,他们对各种救助政策了解不多。而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很多扶贫开发政策,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政策“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亲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真正需要的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清零战”。
对此,柳青春说,我们的救助对象大多是因病致贫,我为他们跑医院都数不清跑了多少回,从门诊到住院科室熟门熟路。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刚当兵的时候,母亲突然查出癌症晚期,我没来得及替她跑哪怕一次医院,也没来得及陪她最后一程。母亲走的时候才五十来岁,一辈子没享过福,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只能把这份赤诚,全都献给这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救助对象是很缺爱的,而我从来都是和他们做朋友。我自己家境贫寒,特别能体会穷苦人的处境。他们抱怨自己命苦,我就和他们讲苏丹的见闻;他们羡慕别人的生活,我就给他们讲我自己的奋斗经历。”
不过,跟社会最底层,最困难的群体打交道,受委屈是常有的,尤其是在面临超标家庭“退保”工作的时候,有人会因为不情愿而不依不饶。有一位低保户,把房子出租了,也不住在辖区,已不符合城乡低保救助条件,柳青春跟她现场确认,下达撤保告知书。结果她们家人隔三差五就去街道纠缠,天天打电话投诉,扬言“你敢撤我低保,我就让你当不成官”,但是柳青春始终坚守底线,决不妥协。
自2019年11月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至街道以来,他潜心研究审批流程,优化提炼出社会救助“六步走”工作法,并创新性的提出入户前置工作法,将政策规定的9个工作日审批制度平均缩短3个工作日以上,提高了救助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办事难、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当月完成业务审批的试点街道,得到区民政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得以推广。刚开始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街道200多户低保只有十几份纸质档案,而现在新增了低保户75户130人,特困供养户31人;审核认定一户一策家庭116户,撤销低保83户139人,尤其是疫情以来组织困难群体专项排查3000余人次,开展临时困难救助158人次。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严谨而繁琐的认定工作,需要逐一入户,整理归档,短短两年柳青春就整理了数万条数据,补充完善救助档案上千份,发放500多万救助资金。
面对新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柳青春作为包社区干部,肩负着社区防疫的艰巨任务,在防火季还要承担包联社区的护林防火等工作。他所包的社区距离街道驻地14公里,山高路远,防火压力大,因为早年社区在青岛二中对面盖了12处安置楼,没有物业,只有一名收水电费的管理员,外来人口复杂,疫情防控压力极大。柳青春发动社区年轻党员组建“党员突击队”,七天的连续作战,终于把小区334户700余人的摸排信息全面建立起来。他每天早出晚归,来回巡查上报疫情动态信息,并见缝插针推进街道救助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各项补助及时足额发放。疫情期间他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组织管区、社区对辖区困难群众展开四次全面摸排,做到困难群众“底数清”、“情况明”,有力保障了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曾获荣誉:
2009.02,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
2016年度,经崂山区委、区政府批准,嘉奖;
2017年度,经崂山区委、区政府批准,嘉奖。